武汉城市规划投稿邮箱(武汉市规划局网站)

hacker|
57

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32条、第62条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筑规划管理适用本规定。第三条 各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标准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涉及消防、抗震、人防、环保、风景名胜、绿化、交通、防洪、文物保护、信息网络等,还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第四条 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小于3万平方米的,必须做总平面规划设计。第五条 根据本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居住建筑朝向以南偏西15度至南偏东15度为宜。第六条 本市中心城区(即江岸、江汉、(编者注:此字左边为石,右边为乔)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建筑密度划分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和密度三区(详见后附《武汉市中心城区建筑密度分区示意图》及其说明),并按此进行建筑规划控制;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其他地区建筑按密度三区进行规划控制。第七条 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建设单位应按《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八条 建筑工程必须按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需变更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使用性质、高度、位置、平面、立面、建筑外墙色彩及材料的,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核准。第九条 建筑工程的实地定位放线和验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道路坐标、控制高程和红线图测放。第十条 建筑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建设单位应持竣工测量图纸和相关资料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规划验收合格文件。未取得规划验收合格文件的,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明等有关文件。第二章 建筑间距第十一条 居住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建筑高度24米以下(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0.9倍,密度二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0倍,密度三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1倍,其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东西湖、汉南、江夏、蔡甸、黄陂、新洲等区的建制镇规划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2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0米,密度二区内不少于12米,密度三区内不少于14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的不少于6米,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上的不少于8米。

(二)建筑高度24米以上(不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其中24米以下部分间距按前项第1目计算,24米以上部分在密度一、二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0.3倍进行递加计算,在密度三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0.4倍进行递加计算,不足26米时,按26米计算;其最大间距,在密度一区内可以不超过40米,在密度二、三区内可以不超过45米;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纵墙面在南面时,不少于20米,其余情况下不少于18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4米,密度二、三区内不少于15米;

4.点式建筑的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南北向重叠面进行计算:无重叠面时最近点距离不少于15米;重叠面小于12米时,间距不少于18米;重叠面大于12米时,按本项第1目计算。

(三)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与建筑高度24米以下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一)项第1目计算;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二)项第1目计算;

2.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20米;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8米;与其东西两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4米;

3.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8米;与其南、东、西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4米;

4.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4米。

在密度一、二区内临城市主、次干道,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条件及城市空间景观要求布置的建筑与周边现有的永久性建筑之间间距按前款执行确有困难的,其间距可适当缩小,但不得少于应退间距的50%,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武汉市城市规划局

2.青山区自行车免费租赁工作由青山区与我国第一家以自行车为主要传播媒体的广告公司——上海龙骑广告公司联手开展。 据青山区发改委副主任邓学军说,青山实施自行车免费租赁工作源于9月4日,那天在全市综合治理会议上,市长阮成发提出武汉要大力发展绿色出行。 经过调查,国内自行车租赁业有三种模式——北京收费模式:自行车租赁对象主要针对游客,租一辆车,一天收费10元;杭州官办模式:政府投资1.5亿购车辆和设施,在公交集团公司下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市民租车半小时免费,半小时以上收费;上海免费模式:市民免费租车,运营商通过广告运作盈利。 一番比较后,青山区政府选择了上海模式,不仅因为它实现了政府服务外包,更在于它可以让市民得到最多实惠。 “市民可在任意点租车还车”、“自行车配有GPS定位器防盗”……上海自行车免费租赁运营商龙骑公司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让青山区政府怦然心动。10月13日,青山区副区长赵建民带队赴上海考察免费租车模式。次日返汉后拍板决定引进上海免费租车模式。 骑前准备:骑车要办卡 办卡就在家门口 青山才惠社区是首批登记诚信卡的两个社区之一。早上9时30分,社区门口一溜排摆放着10辆崭新的自行车。 10时许,青山碧苑小区服务中心门前围了好多人,社区正在为居民登记办理免费租赁自行车的诚信卡。“办了证,就可以免费租一辆自行车岔骑!”尹冬仙立即掏出身份证办了一个。她是碧苑小区首个申请诚信卡的居民。当天上午,该小区一共有46位居民申请办理诚信卡。两周后,如果资料审查合格,他们将拿到诚信卡。据悉,以后办卡将在各租赁点进行。 诚信卡就是车钥匙 在设置租赁点的同时,龙骑公司还将在路边设停车桩,方便租车者停车。据了解,停车桩下有一个半圆锁,用诚信卡就可以打开车锁,“北京、上海已经设立”。 目前,该公司正在和青山区规划局一起进行停车点的选址,“现在,青山的免费租赁自行车暂时还不能出区”。 武汉诚信卡全国可通用 “免费租赁自行车真的可以全市岔骑吗?”不少市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对此,龙骑公司上海总部经理孟祥杰表示,等租赁网点建成后,免费自行车不仅可以在全市任意借骑和停放,而且可以凭武汉诚信卡在其他设点城市借骑。 未来前景:武汉街头将来会有10万辆 目前,龙骑公司将1000辆免费自行车运到了青山。 据市发改委和青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山自行车免费租赁工作已纳入全市、乃至全省的“绿色出行”工作中。在青山区取得成功后向全市及全省推广。 龙骑公司表示,明年他们将在青山投放3000至5000辆免费自行车;在全市投放3万辆免费租赁自行车,并建立不少于1000个租赁点;后年,全市投放的免费租赁自行车将达10万辆。 附: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今年中心城区要建成不少于2000个租车网点、逾4万辆免费自行车。目前仅为试点,全市服务点必须建成网络才能服务。此外,现在只找到了项目技术提供商,必须要找到运营商才能真正开放。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和保证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本市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本办法。

本市城市规划区分为市规划区和建制镇规划区。市规划区包括市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址及重要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建制镇规划区包括镇区、近郊区以及本镇行政区域内其他应当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第三条 城市建设应当按照严格控制市区规模、合理发展小城镇的方针,逐步形成本市市区、重要城镇和其他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第四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第五条 本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规划管理。

市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郊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第七条 本市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市区应当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第八条 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速度、建设标准、定额指标等与国家和本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江河湖泊等水体的保护,注重绿化和城市景观;

(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符合城市防洪、排渍、防火、防爆、防泥石流、抗震、治安、交通、人民防空等要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或者措施;

(四)合理和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蔬菜基地及其他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五)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传统街区及重点建筑,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第九条 城市规划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级编制:

(一)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二)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郊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三)市区分区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四)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建设单位根据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规划设计要点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五)各项专业规划由专业主管部门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编制。第十条 城市规划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级审批:

(一)市城市总体规划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二)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审批;

(三)市区分区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详细规划除重要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外,其他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五)专业规划除另有规定的以外,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在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对总体布局作重大变更的,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并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郊区、县人民政府调整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比照前款规定办理。

经批准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确需修改的,按照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报批。

武汉市城市规划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实现本市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区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和配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审议下列事项:

(一)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级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

(二)重点镇和中心镇及其他重点发展地区规划以及专业规划;

(三)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派出机构的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法定图则;

(四)重大项目规划和重点地区建设项目规划;

(五)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审议意见作为规划审批与决策的主要依据。

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的组成、议事规则等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第五条 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管理。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派出机构,该派出机构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指定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未设立派出机构的区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管理执法机关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城市规划管理相关的工作。第六条 城市规划是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本市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经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第七条 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和完善城市功能,保护人文和自然资源,改善城市环境。第八条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体现滨江、滨湖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重点保护山体、江河、湖泊、旧城风貌区、文物、优秀历史建筑及其他具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保护价值的区域。第九条 城市建设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合理拓展城市空间,符合城市设计的基本要求,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

在旧区改建中应当注重疏解人口,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第十条 本市城市规划管理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第十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十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守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技术规范,并以上一层次城市规划为依据。第十三条 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第十四条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和规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地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交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市政公用设施、防灾等专业规划的基本框架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基本措施。

专业规划由专业主管部门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编制,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经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总体规划。第十五条 分区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第十六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派出机构的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设立派出机构的区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急求城市规划书籍的电子版。邮箱yyzhameng@hotmail.com 谢了呢。

呵呵……去电驴下吧……只是有些可能是原版,相信你一定看得懂。发给你,你还不是一样要从邮箱下,而且我也没有全部,因为有些书的PDF找不到,中国的城规,诶……总觉得水分很多,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学科可以做的事情,而是多学科交叉实现的问题,但现在我们做起规划来……一言难尽,一个月可以出一个县总规,半个月可以出一个区控规的,总觉得邪乎。反正我考研是转建筑了。 (PS:彭一刚的空间组合那本不是教材的?看书不是爽多了?)

我想看看武汉未来的城市规划要在哪才能看到呢?

以主城区为核心 布局6大新城组群

都市发展区大致以外环线为界,总面积326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880万。“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进行布局,设立6大新城组群。

主城区重点强化第三产业,发展金融商贸、行政办公、文化旅游、科教创新、信息咨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其中,中央活动区集中建设两江四岸滨江活动区、王家墩商务中心区、汉口中心商业区、环沙湖公共服务中心区、中南路-中北路商务办公区五大中心城市职能区域。

同时,围绕中央活动区,建设四新、鲁巷、杨春湖3个城市副中心。

由主城区向外沿阳逻、豹澥、纸坊、常福、汉江、盘龙等方向形成六大新城组群。其中,东部新城组群包括阳逻新城、北湖新城,重点发展重化工、纺织业和港口运输等;东南新城组群包括豹澥、流芳新城组团,重点发展光电子、生物医药、机电一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南部新城组群包括纸坊新城以及黄家湖、青菱、郑店、金口和五里界等组团,重点发展教育科研和现代物流;西南新城组群包括常福新城、纱帽新城和薛峰、军山等组团,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家电制造和包装印刷等;西部新城组群包括吴家山新城、蔡甸新城和走马岭、黄金口、金银湖等组团,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以及大型居住区;北部新城组群包括盘龙新城和横店、武湖等组团,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和综合居住。

■建设5大产业聚集区

未来建设5个大型产业聚集区。即以青山、阳逻地区为主体,向北湖、左岭等地区延伸,形成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以沌口地区为主体,向常福、军山、纱帽等地区延伸,形成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以关山地区为主体,向庙山、流芳、藏龙岛等地区延伸,形成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以吴家山地区为基础,向走马岭、径河延伸,形成食品产业聚集区;适当保留江岸堤角、汉正街等都市工业园、形成都市工业聚集区。

■建成5条轨道线 对外开城际快车

预测到2020年,全市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190-250万辆,都市发展区出行总量为2500万人次/日,公交出行比例大于35%,轨道交通比例不低于30%。

在都市发展区里,建设由13条快速路、13条主干路、7条轨道线组成的“双快一轨”的交通走廊。其中,到2020年建成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160公里。

城区规划扩大内环线至汉阳马鹦鹉路,新建马鹦鹉路过江通道,并与墨水湖北路、雄楚大道形成贯穿城市东西的快速路。在二环线上,新建二七路、杨泗港2条过长江通道。在主城南部预留沌口至武昌黄家湖地区的过江通道和古田桥、龙阳桥2座过汉桥梁。

在对外交通上,开通联系周边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际列车;构建武汉城市圈“三纵五横”的公路主通道,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1小时通勤圈;将天河机场建成国际性航空枢纽,形成每年客运2600万人、货运35万吨的运输能力。建成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等3座区域铁路交通枢纽,建成新荣村等10座客运主枢纽。 环境: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

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8平方米,绿地率达38%,绿化覆盖率达45%,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构建“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生态框架,以长江、汉水及蛇山、洪山、九峰等东西向山系为“十字”型山水生态轴。控制大东湖、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汤逊湖等六大放射形生态绿锲,并深入主城区内部,建立联系城市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

在“十字”型山水轴的基础上,按照“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的目标,完善各级园林绿地体系,建设王家墩、汉阳江滩、北洋桥等市级公园和后襄河、新华、戴家湖等区级公园,因地制宜地建设街头绿地和街头小游园。

建立黄陂——新洲片、汉口——东西湖片、汉阳——蔡甸片、武昌——江夏片等四片区域性水网。

■形成四级商业网 两大金融贸易区

在全市形成“中心商业区——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四级商业服务设施网络。以中山大道、解放大道为主轴,建设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中心商业区;完善中南路、钟家村两大市级商业中心,新建四新、鲁巷、杨春湖等3个市级商业副中心;结合青山、后湖、南湖等大中型居住区,分别布局社区商业中心、便民超市和商业服务网点。

构建王家墩——建设大道、中南——中北路两个金融贸易区,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以承办世博会为标准,建设四新国际博览城、王家墩商务会展中心、豹澥科技会展中心,提升完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形成“一主三辅”的会展设施体系。

规划建设东湖、月湖、首义等6处大型文化艺术区和四新、杨春湖、关山等9处中型文化中心。新建、扩建塔子湖、沌口、盘龙、豹澥、汤逊湖、黄家湖、武钢等7处大型体育中心。

改扩建武汉科技馆、武汉美术馆,新建四新、流芳两个主题科技技术馆和系列中小型科技展览馆。

在流芳、阳逻、四新和后湖各建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在南部新城组群、西部新城组群和化工新城各建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武汉传染病救治中心,增设汉口、汉阳、武昌急救站点。每5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0.1-1万人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全市新建3个大型和6个中型老年康乐中心,新建市优抚服务中心,建设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及救助分站,结合城市居住区布局福利型和消费型养老公寓。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29 上午 10:53:13

    帽新城和薛峰、军山等组团,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家电制造和包装印刷等;西部新城组群包括吴家山新城、蔡甸新城和走马岭、黄金口、金银湖等组团,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以及大型居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