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老旧小区长效管理
健全机制,完善网络
一是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老旧小区管理的组织领导。成立区住宅物业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区住建局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协调工作。民政、执法、市容、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街道负责指导业主委员会选举、换届工作,调处物业管理纠纷、应急处置等;社区要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主管部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加,定期收集居民建议,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在解决社区重大纠纷应急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区政府负责、部门协调、街道组织、社区落实”的管理格局。
二是积极推进老旧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工作进程。对于条件成熟的小区,街道要积极指导,依法成立业主委员会;对产权关系复杂,不具备条件的小区,可成立小区管理委员会。通过业主委员会将业主诉求反映给政府,协调沟通解决问题,减少上访率。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驻区物业公司的监管、扶持力度。要建立联评机制,对物业公司的评审定级,要充分征求、听取、吸纳街道、社区及业主的意见。要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建立物业管理公司的动态管理信息库,对进入的物业公司,要严格审查;对于动辄退出的物业管理公司,要采取全区通告、暂扣营业执照、3年内不准再次进入本辖区等措施严加制约。要建立物业奖励机制。设立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奖励基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联评中等级较高的物业公司予以奖励。
分类实施,逐步整治
老旧小区类型不同、整治也应有别。对于个别“先天不足,后天老化”情况过于严重,改进管理的余地极为有限的老旧住宅小区(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小区),要纳入旧城综合改造计划,通过拆旧建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近期没有改造计划但有整治提升空间的老旧小区(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建设的小区),可通过逐步整治,让惠于广大居民。
一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分期治理、逐年解决。可依据小区破损程度,同时参考建设年代,对老旧小区进行排序。每年选择若干个小区进行试点,打造样板工程,发挥示范作用,逐步完成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整治重点包括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水、电、气等问题,以及环境整治、道路、绿化、照明、健身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要多措并举解决资金难题。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投入大、问题复杂,单靠区政府力量难以有效推动,必须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市上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设立“老旧小区维修专项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解决,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筹资途径、出资比例。如,对有主管部门的老旧小区,按照市财政、主管部门一定比例出资投入;对没有主管部门的小区,按照市、区财政一定比例投入;老旧小区水、电、气等专业经营设施设备,由专业经营单位承担专业经营设施分户计量装置的维修、养护、更新等责任及相关费用;房屋建筑本体设施由业主承担,有大修基金的提取大修基金,没有大修基金的,按“一事一筹”的原则,由业主分摊。
因地制宜,创新管理
老旧小区基础条件不一,其产权性质、房屋年限、业主结构、配套设施等方面差异很大,情况复杂,物业管理必须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是对于初步具备条件的小区和经过整治可以达到引入规范化管理的小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入规范的物业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业主与物业。街道、社区要帮助、指导各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或小区管理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管委会)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物业公司,确定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监管,引导物业管理公司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对于条件较差,难以请到专业物业公司的,可以采取“1+N”的自治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居民需要交纳的物业管理费用。“1”:即小区自治管理小组。在社区的引导帮助下,小区居民采取自愿方式,成立自治管理小组,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非营利性、费用均摊”的原则,管理居民事务。成员由热心公益事业的小区楼栋长、党员及部分居民组成,采取抵偿、免费等不同形式。“N”:包括聘请专业人员、服务外包、居民互助及引入非营利性物业服务机构等多种方式。其中,服务外包是将物业管理中的专业服务部分外包给专业物业机构;居民互助是居民自己向小区自治管理小组报名提供绿化、保洁、维修水管等相关服务,并因此获得部分收入。
三是对于条件较差且无法实施自治管理的小区,可以采用保障型管理模式。成立依托于街道的非营利性物业服务机构,广泛吸纳辖区就业困难人员组成,经培训上岗,通过向居民低收费以及多方筹措资金等方式,实现准物业管理的市场化运作。
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均可充分整合小区资源,多方筹措资金,通过院内泊车抵偿服务、便民设施的收入等,弥补资金短缺,确保管理服务到位。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要广泛深入宣传《物业管理条例》,营造依法管理、依法履行义务、文明有序的物业管理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引导居民转变观念、更新观念,尽快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福利性生活方式思维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偿服务的思维转变,树立“花钱买服务”的意识。
二是要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考核与监督检查力度。对在物业管理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经验和先进事迹进行总结推广,大力进行表彰奖励。
三是提高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大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充分运用科学管理技术,优化服务质量,真正营造安全、整洁、文明、舒适的居住环境。
老旧小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哪些?
乱搭乱建、缺乏管理,绿化带变为私人菜地、杂草丛生,小区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车辆乱停现象严重,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房屋比较陈旧,没有电梯、停车位、管网破旧、开放式管理,安全性差、物业不配套。
没有业主委员会,没有物业,没有社区工作站,只有居委会负责对于社区的整个治理,这也是现在老旧小区的一个通病。
居委会除了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业务指标之外,还要对居民的大事小情进行管理,大到养老保险的认证,小到失业证的办理,杂到邻里关系的调解,专业到财务报表的上交等等。
扩展资料:
老旧小区里的公共设施因为时间以及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改造老旧小区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等,对电气的改造,对燃气的敷设,改造消防通道以及电梯等。同时还包括了房屋的修缮,规范楼道内的线管以及规范户外的供热设施等。
为了提高小区的绿化水平,让小区看起来干净整洁,对于地面破损进行修补,清理小区的违章建设,恢复小区的绿化带。对小区的墙面进行粉刷,把墙上的牛皮广告彻底清除,优化小区的整体环境。
如何破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如何破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第一,要对小区公共空间进行梳理,并盘活闲置资源,打通小区整体的空间“经脉”。全面梳理小区道路系统、停车系统、绿化系统和休闲空间,充分挖掘闲置空间资源,分析各类空间使用特征、使用弹性,通盘规划各类空间的比例和位置,使其最大化、最优化合理配置。
第二,对小区公共空间进行分时管理,白天作为老人和孩子的休闲空间,晚上作为停车空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空间的设计需满足停车位的模数大小,如3米*6米。用时间方式,解决空间问题。
第三,与周边公共建筑停车场“潮汐错峰”使用。公共建筑及各单位大多配建有停车场,但这些停车场在下班期间,未被充分利用。若能在营业结束或下班后,将其开放给市民“潮汐错峰”使用,可为附近老旧住区缓解一定的停车压力。
第四,停车位与立体绿化结合。为缓解停车位与绿化的矛盾,可将视角从“绿化率”转向“绿化覆盖率”。比如,可在停车位周边种植乔木,即可保证绿化覆盖率,又可增加停车位数量。
第五,设置“海绵车位”。将现有的宅间停车位和道路两旁侵占绿化的停车位改为透水停车位,兼具停车和绿色海绵设施两种功能。
第六,周围新开发项目的超额配建。由于小区内空间有限,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对老旧小区周围新开发项目的规划阶段中,适当超配公共停车泊位,利用社会资本建设公共停车位,缓解老旧小区内部停车难题。
第七,适当开发老旧小区周边道路的利用。可以利用道路通行压力较低的周边道路,从晚上八点半至早上六点半的时段停放机动车,从而增加区域停车位。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是什么?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为民主化决策,有利于将居民需求和愿望放在第一位;专业化运作,提高物管质量;
预算化管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各地有必要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对其大胆探索。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需要在改造中因势利导,同步确定小区管理模式、管理规章及居民议事规则,建立小区后续管理机制。
此前,一些地方推行“职业经理人”物业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反响强烈的问题,社区环境明显改善,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有益思路。
扩展资料:
物业管理的介绍如下:
应拓宽视野,挑选“千里马”投身物业管理。当前,社会上热心社区工作,能够胜任“职业经理人”工作的大有人在。不妨向社会公开招聘,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选聘德才兼备、专业能力强的人担任职业经理人。
应强化监督,规范职业经理人履职行为。参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晰社区居民议事会与职业经理人的权责,既要保证职业经理人拥有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又要发挥好社区居民议事会和广大居民的监督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读者论坛:老旧小区也需要物业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西城三种模式破解社区物业管理难题
的调解,专业到财务报表的上交等等。扩展资料:老旧小区里的公共设施因为时间以及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改造老旧小区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等,对电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