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如果不死的话,会当皇帝吗?当了皇帝之后清王朝会怎样呢?
历史没有假设,多尔衮不死,也未必能当皇帝。
公元1655年,是为大清顺治十二年。正月,副理事官彭长庚评价多尔衮说:“太宗创业盛京,同事诸王俱树勋劳,而睿王之功为冠。”(蒋良骐《东华录》卷五,顺治十二年正月。)当时,正值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之际,这番话对多尔衮来说,应该是公正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多尔衮才被推到了皇太极死后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上。
此时,日薄西山的大明帝国,声势浩大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还有如日中天的大清朝,三支重要的政治力量逐鹿于中国大地上,已经接近最后大决战的前夜。致使皇太极身后的权力继承变得格外敏感而关系重大。倘若处置不当,为争夺皇位而发生内斗的话,这个政权的前途就谁都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本来,按照推举制原则,就能力、威望、地位与实力而言,多尔衮最应该被推举为最高权力继承人。偏偏此时的情形已经与努尔哈赤死后大不相同。经过皇太极十七年经营,如今的大清早已不是当年的后金。从人性的层面考察,当年,当所有大小贝勒在代善的带领下,拥戴皇太极即皇帝位,誓死效忠,并全体匍匐在他脚下三跪九叩首时,这一切改变就已经行进在不可逆转的过程之中了。
此刻,在组织结构、决策与施政程序、政策法令、思想观念上,大清政权已经深深地汉化了,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大明帝国的缩微版。为此,皇太极生前亲自统领的两黄旗大臣,坚定主张必须由皇太极的儿子继位。他们之中有八个人,聚集到三官庙盟誓,为达此目的,他们不惜以生命相搏。其中,还有人指名拥戴豪格。这就使事情变得异常棘手。
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除夭折的三个之外,豪格是最为出色的一个。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比他的十四叔多尔衮还大三岁。从努尔哈赤的时代起,就开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天聪三年,皇太极第一次绕道入关伐明时,在广渠门外,与袁崇焕的宁锦援兵发生激战,豪格勇悍异常,一直冲杀到了护城壕边上,令明军大溃。
豪格也不仅仅是个武夫。在对待大明、朝鲜与蒙古察哈尔的战略关系上,他眼光独到,认为大明是需要首先对付的主要矛盾,并颇有创见地建议,应该想办法联合农民军,共同削弱大明的力量。(《清史稿》列传六,诸王五。)在当时,能够看到这一点的,在王公贝勒中几乎绝无仅有。
豪格与多尔衮多次并肩作战,经常是多尔衮为主帅,豪格为副帅。譬如,那颗传国玉玺就是二人一起拿到的。不过,叔侄之间似乎并没有建立起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情谊。豪格对多尔衮好像也并不服气,或许和他年龄比多尔衮大有关。在围困锦州被处罚时,多尔衮自请死罪,豪格的表态就很有意思。他说:“多尔衮是亲王,我也是亲王,因为他是叔父,所以命令他为主帅。既然他失策犯了错,我跟着他,自然也该死。”(《清太宗实录》卷五十五)这其中,很是别有一番滋味。
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对豪格有什么特别的关照。豪格曾经三次被降职和罚款处分,有一次是因为和岳托两个人在一起发牢骚,泄漏了皇太极的谈话机密,被皇太极抓住;第二次是因为有个家伙想拍他马屁,强迫一个蒙古部落酋长把女儿嫁给他,他不治那个马屁精的罪,结果,被父亲皇太极治了自己的罪;第三次就是因为锦州战役,和多尔衮一起被处分。三次被处罚之后,他和多尔衮一样,又凭借战功或出色表现恢复了原来的爵位。
到皇太极去世时,豪格作为四大亲王之一,已经成为大清国位高权重的人物。而皇长子的身份,更令他具有了其他宗室诸王包括多尔衮在内都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豪格似乎比多尔衮具有更加充足的理由成为皇位继承人。他的支持者之多,已经成为多尔衮不得不顾忌的力量。
另外一个因素肯定也在两大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发挥着潜在的、重大的作用,皇太极生前自领的两黄旗将士和多尔衮三兄弟所属的两白旗之间,关系可能不太和睦,甚至很不和睦。因此,两黄旗的八位重臣特别不愿意看到多尔衮继位。史书记载说,两黄旗八大臣的中坚人物、精兵护军首领“图尔格等人与白旗诸王素有衅隙”,遂调动三个牛录的精兵,全副武装“保护”住了宫门,致使形势变得剑拔弩张。(《清世祖实录》卷三十八,顺治五年四月癸酉。)
这就是十四日凌晨,多尔衮离开三官庙时所看到的情形。
当情绪、情感性因素充分发酵、膨胀到爆炸的临界点时,理智和理性的作用就必定微乎其微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时,只有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方才可能运用理性,化解危机。多尔衮一生之中吊诡之处甚多。但在此时,他的确表现出了这种品质。
两年后,当多尔衮已经成为摄政王时,曾经对满清亲贵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昔日太宗死时,没有确立继承者,诸王、贝勒、大臣都寄希望于我,他们跪着请求我来继位,我说:你们要是这样说,我就要自刎,誓死不从,这才奉今天的皇上登上了皇位。”(《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二,顺治二年十二月癸卯。)
多尔衮在此所说的,可能大体是事实。几年以后的顺治九年,清算多尔衮时,那些拥戴他的人谈到了当时的情景:多尔衮的哥哥英王阿济格、弟弟豫王多铎和一批王公贝勒、高级将领确曾跪在多尔衮面前,请求他当机立断继承大位。他们分析形势,认为死心塌地拥戴皇子的就是两黄旗那些人,而甚至在两黄旗中,也有重臣拥戴多尔衮。因此,他们直截了当地告诉多尔衮,不必畏惧两黄旗。(《清世祖实录》卷六十三,顺治九年三月癸巳。)
事实上,精明强干的多尔衮不可能没有注意到双方的实力对比:两白旗全部拥戴多尔衮,两黄旗中,也有两位重臣支持多尔衮。而豪格虽然号称和硕贝勒,实际上真正属于他的兵力却只有七个牛录,尚不足半个旗,加上誓死拥戴皇子的八大臣,主力部队仍然不到两个整旗。(《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戊午。)有两红旗拥戴的代善态度暧昧,很有可能是希望皇子继承,被皇太极从莽古尔泰兄弟手中夺来的正蓝旗情况不明,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则一面表示支持皇子继位,一面又说需要和多尔衮商量。
在这种实力分布中,双方可能都感受到了形格势禁,都产生了投鼠忌器的心理。多尔衮若欲令智昏,强行继位,势必遭到激烈反弹。其后果无法预料。很有可能像我国历史上那些迅猛崛起的游牧渔猎部族国家一样,经过反复自相残杀之后,飞快地烟消云散在那广阔无边的山野大漠之中。
于是,八月十四日,皇太极死后五天,在大清帝国后继皇帝的推举会议上,出现了一个事先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局。应该说,上述情形是这个结局的重要原因,这个结局则是上述情形的逻辑后果——会议在今日沈阳故宫的崇政殿举行,诸王大臣们列坐于大殿的东西两门房。会议一开始,两黄旗八大臣中的索尼与鳌拜便率先提出,应立皇子继位。多尔衮厉声叱责他们没有资格先说话,勒令他们退出会场。
随后,英王阿济格与豫王多铎提议多尔衮继位,多尔衮沉吟不语,未置可否。多铎即声称:“你若不愿意,就立我为帝。我的名字是在太祖遗诏里的。”
多尔衮迅即反驳道:“太祖遗诏里也提到了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不止是你一个人。”这种情形表明,努尔哈赤死前,可能至少在口头上确曾有过遗诏。多尔衮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在反驳多铎的同时,顺便把豪格也排除出了候选人之列。
于是,多铎提议:“既然我不行,那就立长,当立礼亲王代善。”
代善表示:“睿亲王多尔衮如果同意继位,当然是国家之福。既然他不愿意,就应该立皇子。豪格是皇长子,应该立他。”代善也够狠,仿佛不经意之间,便堵死了多尔衮的路。
豪格说:“我福小德薄,不配担当大任。”然后,豪格离开了会场。
这时,两黄旗拥戴皇子的大臣们佩剑上前,说:“我们这些人食于帝,衣于帝,皇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皇帝的儿子,我们宁愿跟随皇帝于地下。”
见此情形,代善说:“我是皇帝的大哥,我老啦,皇帝在时,我都不参与国家大事,现在哪里还能过问这么大的事?”随即起身离开了会场。阿济格见多尔衮已经继位无望,也跟在代善后面走掉了。
留在会场中的多铎不再讲话,一直在观望中的济尔哈朗更是一言不发。多尔衮则当机立断地表态说:“你们说的有道理,我赞成由皇子继位,现在,豪格既然没有这个意思,就应该立皇九子福临为帝。他年纪小,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等他成年之后,我们即行归政。”
多尔衮的提议,显然满足了多数人的意愿,立即获得通过。大家按照惯例共同盟誓,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效忠皇帝,绝无异心云云。
这一段过程,在清代官方史书上失载,所以在《清实录》、《清史稿》中均无从查考。有一位朝鲜人质写的秘密报告留下了这次推举会议的记载。这位人质是朝鲜国王的世子,他在滞留沈阳期间,颇受满清王公贝勒们的礼遇,交游十分广泛,了解许多大清朝高层的秘辛,并不定期地撰写“秘密状启”报告给本国政府。其作用类似我们今天密级很高的内参、情况简报或间谍收集的情报。他曾经参加了皇太极的丧礼,上述事迹便保留在此人留下的《沈馆录》一书卷六“沈阳状启”中,应该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有一种说法,认定当时推举福临的人是济尔哈朗,而不是多尔衮。不知此说从何而来,想必不是信口一说。
多尔衮出人意料地推举出一个六岁的孩子继承皇位,显然与游牧渔猎部族国家政治权力传承中的深层精神不符。因此,王公贝勒们盟誓之前,镇国公艾度礼便表示“二王强迫我们盟誓,我心里实在不服,不过是表面顺从,主人年纪太小,我觉得很不爽”,“二王掌握权力,也不合我心意”。然后,在盟誓之前,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焚告上天。(《清世祖实录》卷五,顺治元年五月癸未。)
另外两个人也对这一结果感到不满,开始出来活动,试图推翻既成事实。这两个人一个是代善的儿子硕托,一个是萨哈廉的儿子即代善的孙子阿达礼。他们二人在诸王公贝勒已经对天盟誓,但小皇帝福临还没有举行仪式登基之时,动员大家推翻成议,拥戴多尔衮。结果,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是代善出面,告发自己的一子一孙违反誓约,最后,二人被毫不容情地处死。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是被逼无奈还是大义灭亲,代善在付出惨痛代价的情况下,又一次发挥了安全阀与稳定器的作用,其凛然不可侵犯的警世作用应该是巨大的。
历史上,在我国古代游牧渔猎部族中,许多分裂、仇杀与消亡都是在此种情形之下发生的。后来的事实发展表明,在几大政治势力的形格势禁之下,特别是在汉民族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多尔衮的做法可能是顾全大局、防止内乱发生的唯一有效途径。此时,坚定拥护皇子继位的两黄旗八大臣中,有六人又一次来到三官庙聚会,他们发誓要“六人如同一体,辅佐幼主”。(《清史稿》列传三十六,索尼。)福临继位后,他们中的几位迅速向多尔衮靠拢,不再理睬豪格,令豪格极度郁闷。此种情形再一次表明,此时的大清国,已经在精神层面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深刻变化。
清朝被灭亡后,还有可能继续当满族人的皇帝么?
从意愿上来说,生活在满洲地区的人们还是很愿意接受皇帝的统治的,毕竟他们在正统上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在他们固执的认为爱新觉罗氏家族就是正统的天子,是满洲人的统治者,所以也心甘情愿效忠皇帝。在伪满洲国成立后,这一点是明显可以看出的,满洲国民没有出现过任何反对溥仪的声音,相反是持拥护和支持态度。
正如《皇帝走了》这套书中写过,民国时期,依旧有很多人(其中很多是汉人知识分子)是怀念皇帝的,他们认为皇帝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比民国时期要安逸,而且中华文明几千年以来都是这样,突然皇帝没了,反倒不自在了。所以在张勋复辟的同时,四九城一夜之间升起大清龙旗,百姓并没有什么抵触心理。
再比如老袁当皇帝的时候,也并没有听到百姓的声音,只不过是那些政界人物和部分新派知识分子反对罢了。所以谁当皇帝,谁可以当皇帝,小屁民你能决断和反对吗?不能就把日子过好就是了,没用必要“咸吃萝卜淡操心”。
还有就是资源和运作了,你认为孙中山和袁世凯等其他人闹事根本原因就是维护国家统一?里面情况远远比现在复杂,别忘了革命也需要资源,那是谁给的资源?里面情况绝不是大众所知晓的那么简单!再就是清帝退位的诏书上昭告的事,也算是表明了清廷对国家的态度。所以清帝绝不可能复辟!一个人拗不过一群人的。
求一款后宫类手机游戏
1我在大清当皇帝
创清宫题材手游巅峰之作,盛世换装,荣耀归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在下载,即刻回到大清当皇帝,从第一视角感受帝王的戎马生涯。[1]
2官居几品
从秀才一路前进,你最终能官居几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你走上了这条漫漫升官路。
最终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与指腹为婚的妻子白头偕老,还是坐拥美人妻妾成群?是一心辅佐帝君名留青史,还是谋逆犯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生儿育女、娶妻纳妾、争风吃醋……超高自由度的后宅系统。·科举考试、治理领地、破解血案、治疗瘟疫、抵抗蛮寇、朝堂政斗等
·丰富的剧情安排,每一位NPC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
·18位妾室,33个独立结局,还原属于你的古代为官生涯。
绿帽子事件触发条件
必备:沐锦娘和娉婷两个妾室1:去锦娘房里聊天,刷到锦娘说娉婷和某个男子拉拉扯扯2:触发1后,第二天晚上去找苏浅语,自动触发剧情不想触发条件的玩家,不娶沐锦娘或者不找她聊天就可以了。
3崩坏3
次世代的动作游戏出击!——教科书式的3D全视角卡通渲染、蜜汁沉浸的关卡剧情、熟练可调戏的看板萌妹、无限可能的分支连招,与女武神并肩作战。
4《我的学妹不可能那么萌》
的故事发生在一座流有着很多传说故事的高校学园,当玩家作为的主角入学以后,却无意中发学妹们是三国时代穿越的名将转世(玩家将可以招募近百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三国英雄化身的学妹,成为己方队伍的战姬,与其他地区的学园展开激烈的战斗)
5熹妃传
后宫甄嬛传手游是一款国民级宫斗手游,小说作者流潋紫唯一授权的国民级宫斗手游。完美再现了后宫佳丽们的国色天香,还原了晋升之路的跌宕争斗,还给粉丝们一个原味甄嬛。
只列举了几个,你可以去贴吧或者搜索后宫养成手游,陪你过元旦,盘点一下手游。
清朝的摄政王权力都很大,他们可以直接当皇帝吗?
摄政王即便权力再大也不可以直接当皇帝。所谓“摄政王”,简而言之就是代替皇帝处理政务的人。因为代为行使的是处理国政这一权利,所以摄政王的权势是非常大的,其地位自然也非常高。但是既然是“代替”,那么摄政王的权势再大也是不可以直接当皇帝的。一旦摄政王试图自己去当皇帝,那么势必会被冠上“乱臣贼子”的骂名。虽然摄政王不好当真正名义上的皇帝,但是历史上有些摄政王的权力其实是大于皇帝的,也就是实际掌权者。
就清朝来说,这一王朝曾出现过两位非常著名的摄政王,分别是清初的多尔衮以及清末的载沣。其中就多尔衮来说,此人在皇太极去世之后曾试图争夺过大清皇位。但是碍于另一竞争者的实力也不可小觑,所以他始终没能占得太多优势。为了在这场争夺战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多尔衮最后选择放弃自己,转而拥立年幼的福临登基。福临登基之后,多尔衮顺利铲除竞争者及其势力。与此同时,多尔衮还凭借拥立之功当上了摄政王。
福临在位早期,在其身旁辅政的摄政王除了多尔衮之外,其实另外还有一人。这个人便就是济尔哈朗。相比起多尔衮,济尔哈朗相对没那么有名。但是后来一步步晋升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便就是因他的告发而从荣宠顶峰跌落下来的。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生前可谓是权势煊赫,就连皇帝调兵遣将用的玺印都曾被他拿至自己府中。但是即便权势滔天,但是多尔衮也不曾自己去当皇帝,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待多尔衮去世之后,济尔哈朗与人联合告发其生前罪状,多尔衮因此被毁墓掘尸。
再看清末时期的摄政王载沣,此人在溥仪即位之后开始担任监国摄政王。既是摄政王又是溥仪生父的载沣,其实他的话语权要比溥仪更大,当时清廷诸多政务的决策均是出自于载沣之口。虽说载沣是那个时期清廷真正的掌权人,但是他也不敢轻易将溥仪拉下皇位。由此可见,摄政王的权力再大也是不可以直接当皇帝的。
如果让你回到清朝当了皇帝,你会做什么来阻止清朝灭亡?
清朝灭亡,可以说是历史车轮前进的必然结果,仅凭个人的一些思想或者作为是改变不了整个王朝灭亡的命运的,可以说只能是延缓清朝灭亡,如果我穿越到清朝有足够的权利去改变那种局面的话,我会选择对外开放和普及西方的一些知识,因为这样可以强大国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清朝的衰败和灭亡。
五,顺治十二年正月。)当时,正值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之际,这番话对多尔衮来说,应该是公正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多尔衮才被推到了皇太极死后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上。此时,日薄西山的大明帝国,声势浩大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还有如日中天的大清朝,三支重要
受到了形格势禁,都产生了投鼠忌器的心理。多尔衮若欲令智昏,强行继位,势必遭到激烈反弹。其后果无法预料。很有可能像我国历史上那些迅猛崛起的游牧渔猎部族国家一样,经过反复自相残杀之后,飞
不过,叔侄之间似乎并没有建立起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情谊。豪格对多尔衮好像也并不服气,或许和他年龄比多尔衮大有关。在围困锦州被处罚时,多尔衮自请死罪,豪格的表态就很有意思。他说:“多尔衮是亲王,我也是亲王,因为他是叔父,所以命令他为主帅。既然他失策犯了错,我跟着他,自然也该死。”